金马车文旅 - 金马车文旅网 - 金马车文旅论坛
标题: 昔日“过山跳”今朝“潮头行”——改革开放30年惠安女巨变速写 [打印本页]
作者: 吴伟平 时间: 2022-12-29 15:56
标题: 昔日“过山跳”今朝“潮头行”——改革开放30年惠安女巨变速写
文:叶舒雯
肩挑几百斤重的大石头,踩着颤悠悠的“过山跳”,于码头与石场之间艰难往返。在闽南惠东地区,以勤劳著称的惠安女,其辛酸史曾广为流传,而“过山跳”也一度成为其代名词。然而,当1978年那一场春风吹进这片土地,她们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“封建头、民主肚、节约衫、浪费裤。”一句话精辟地总结出惠女服饰的典型特点:斑斓的头巾裹住脸,上衣短至露出肚脐,裤子却很宽大。特殊的服饰和“长住娘家”婚俗组成独特的惠东文化现象,使惠安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抹上一层传奇色彩,甚至被打上“中国最后的封建活化石”的烙印。
长期以来,在靠海吃海的惠东地区,男人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,而惠安女则地位低下。改革开放前,惠安女几乎都没有文化,粗活、重活就像腰上那根粗重的银链一样,牢牢锁住了她们。她们是罕见的“抬石头的女人”。男人不在家,她们当男人使,能修水利、建造房屋、耕种田地……
这样的状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改变。当时,全国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惠安女有机会走入学堂。“现在年青一代的惠安女至少都有初中水平。”市摄影家协会惠安女创作基地总经理张汉宗说,地处东南沿海,开放的海洋性格使惠安女更容易接受外界的思想和文化。
张汉宗回忆,自上世纪90年代起,一座座石雕厂陆续在惠安地区落成,不少惠安女被招进厂作员工。在石雕厂里,她们学习各种石雕技术,将惠安女勤劳朴实的品质发扬得淋漓尽致。“像磨石头这样的活,男人会,我们也会。”惠安女阿芹说,“小时候,要帮父亲和哥哥补渔网、种田,很辛苦,现在自己能挣钱,一个月的薪水不会输给男人们。”随着石雕厂的迅速发展,惠安女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也渐渐增多,自由恋爱之风在青年男女之间盛行起来,加之政府不懈地宣传教育,上世纪90年代,“长住娘家”婚俗终于停止了呼吸。
泉州人爱拼敢赢,惠安女也不例外。上世纪90年代,她们中的一些人开始“下海”,在当地或远赴香港、新加坡等地办起工厂。家住惠安大山乍村的陈阿婆就有这样3个女儿,她们有的开店,有的办厂,做着石料生意。以她们为代表的惠安女已渐渐将身上的那个封建标签撕去,并渐渐成为一座城市快速发展的活招牌。
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,越来越多的宾客从四方汇集而来,或旅游、或创作,无一不是为了一睹惠安女的风采。刚开始,惠安女还以自己的服饰老土而羞于见人,而现在,面对镜头,她们不再闪躲,自信的笑容不断被珍藏。
如今,惠女服饰已然成为年轻惠安女心目中的一种荣耀。亮相国际服装展览、惠女题材的文艺作品频获国内外大奖、福建旅游线路不可错过的一站……这些都是让她们引以为豪的。近几年来,泉州以“惠安女”为载体的国内外交流更为频繁:第四届城市摄影大会在泉州举行,海峡两岸摄影家到崇武采风,纷纷要求与老中青三代惠安女合影;大规模电视航拍活动《飞跃海西》在惠安大岞取景,记录下惠安女编织渔网的工作场景;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在泉州举办,年轻的惠安女子一身惠女装扮,到赛场为各地健儿加油……
欢迎光临 金马车文旅 - 金马车文旅网 - 金马车文旅论坛 (http://sjsdzd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