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力东 相传古时前黄普安村的后壁埔,有座规模宏大的斋姑庵。据说以前庵里有九十九个修持斋姑,这九十九是庵里历代住持传下来的定数,人数刚好时就不能再收,少了一个就得另请一名来凑数。 这庵的神奇之处,就是庵里的粮食都是由村后天山上的一块“鸭嘴石”嘴中流出的大米供应的。只有庵里的斋姑去取,“鸭嘴石”才能流出大米来,大米不多不少,刚好供九十九位斋姑食用一天。这庵有了此等奇异之事,加上供奉的神佛很显灵异,所以四方信徒皆前来朝拜,一时香火鼎盛,声名远扬。
庵里斋姑晨钟暮鼓,念经拜佛,虽然生活清淡,倒也不愁吃不愁穿,安稳过日。只是每天到天山取米很艰苦,山路险峻,又要风雨无阻,所以都是由新来的两名斋姑担任,如有再来新人,才换去进来较久的一个。此举一者让初入佛门者知道这米虽然不必耕种,但也来之不易;二是让其受到磨炼,以适应庵中清淡日子。 明朝正德年间,城里有一个大官为求佛祖庇荫,硬将一个亲戚派到这里来每日焚香叩拜。本来庵里已满九十九人,但庵主怕得罪权贵,只好破了规矩收下这女子。这位新来的斋姑照例要上山取米。然而崎岖的山路是官府千金从没有走过的,第一天她磨破了脚掌好不容易上了山,到了山上一看,这鸭嘴石“嘴”里只有一个小孔慢慢地流出米来。一天等到晚,她们才等足第二天全庵所用的米。
这斋姑自认为见多识广,就动起了心思。第二天她就向路边石匠借了个小铁凿带上山,对同伴说:“我们把这鸭嘴那流米的孔稍微弄大一些,让米流快点,不必一早等到晚。”那同伴已来了几个月,每天都上山挑米,一身臭汗满身泥,也巴不得米流快一点,就让她去撬。可是撬来撬去,鸭嘴石的嘴却丝毫不动,米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流。 第二天上山时,这年轻的斋姑就向石匠借了个大铁凿和一把铁锤,一到山上就忙活开来。她拿着铁凿狠凿,可是石头太硬,只留下几个白点,嘴孔还是无法凿大。她一时性起,叫同伴扶住铁凿,自己举起铁锤猛砸一通。这下总算把“鸭嘴”弄大了,可是米一粒也没有流出来。两个斋姑左看右看,觉得奇怪:小孔能流出米来,凿大了反倒流不出来?就折了根树枝往里面捅,却什么东西也没有捅出来。一直折腾到太阳下山,一粒米也等不到,两人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庵。
庵主一看两人空着箩筐回来,大吃一惊,忙问为何不挑米下山,明早等着做饭呢。她们只好以实相告,庵主叫苦连天:“那是活穴,我们修善的人,六根清静,不贪不厌,才能得天独厚,现在你们贪心怕苦、急于求成,把那石鸭嘴砸死了,活穴已破,永远不能流出米来了。真是天大的罪过?”
这些斋姑“不为商贾不耕田,不炼金丹只坐禅”,更兼不会化缘。由于断了粮源,此庵每况愈下。鸭嘴石流不出米之后,庵里的各种灵异也随着香客的口传而消失,香客日见减少,斋姑庵迅速衰败。年轻的斋姑另找生路,年长者只得在庵中苦度残生,没过多久,一百个斋姑就一个不剩了。 据说后来一个游方和尚听了这个故事,叹息一声,道:“九九归零呵?”原来前几任庵主都懂得其中机缘,只收九十九名庵姑,而那任庵主由于佛法不深,又胆小怕事,多收了一个,反而将斋姑庵百年香火毁于一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