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马车文旅 - 金马车文旅网 - 金马车文旅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109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泉港社会风情——渔业

[复制链接]

124

主题

159

帖子

698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69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2-12-29 15:10:14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陈华发
泉港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下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,也是整个社会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积淀。种种社会风情通过演变与发展,逐步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,成为展示泉港魅力的一个个窗口。
泉港枕山负海,濒海之民多以捕鱼为业。水产资源极其丰富,主要有牡蛎、缢蛏、青蟹、对虾、鲍鱼、花蛤、紫菜、海带等,如今新发展的鲍鱼养殖、吊蛎养殖、浅海养殖和网箱养鱼的面积和产量均居泉州首位。


旧时,泉港许多渔船每年要到浙江海域捕鱼六个月。每当渔船出海捕捞,须选择吉利时辰。出海之前,有的到普陀山进香拜佛(又叫“打斋”)祈求平安。有的则办礼品(有五果六斋)、银纸、鞭炮,到妈祖宫奉祀,保佑渔船出海捕鱼平安无恙。


出海的前一天,船老板会大发慈悲,安排每两个伙计一小罐子卤猪肉,这是全汛生产期间的最大口福。平时伙食但求吃饱,不望吃好。在第二天天微亮就要起床,吃干饭,喝锅巴汤,渔民称“三下二作五,未到嘴巴先到肚”。之后就抓紧挂饵撒网放钩。喝剩的锅巴汤带到舢舨,作为充饥饮料。捱到午后一二点钟才用午餐,吃的是干饭配鱼头汤,每人只分与两个鱼头,极少有其它下饭菜。晚餐要等到入夜八点后,吃稀粥配咸鱼头和咸鱼尾。只有在每只舢舨日产达到八~十担时,才能享受一餐带鱼汤。每当渔船满载返航,也要备水果盆酒,放长串鞭炮,祭祀妈祖,或到普陀山还愿。


钓船每年转浙前要进行一次加固修补,中小业主大都要向控制渔市的“渔伢”预借资金(俗称“提行头”);业主取了行头款后,生产的鱼货就要受渔伢控制,鱼价由他操纵定夺。如把鱼货卖给他人被发现,要接受很重的罚款。业主如果遇上年景不佳,还不起“行头款”,日子就很不好过,有的甚至倾家荡产,要卖船、卖房、卖小囡,惨不可言。因此人们又把小钓船称为“钓子(仔)”船。


旧时渔民讨海的艰苦生活,正如峰尾渔区流传的一段歌谣所唱的:“有福居城市,无福住海边;无园以海作为田。受尽风霜不敢言。一只小船挂破篷,祖孙三代睡一舱。捕来鱼虾换薯干,老婆孩子过一冬。讨海真艰苦,无风要摇橹。五人困一肚(船舱),吃粥配菜脯。日曝无物遮,雨泼无地避。泳(浪)大船摇摆,风透(狂)歹(难)蹲站。”其中艰辛,难以言尽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渔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与旧社会相比,渔业生产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:一是生产安全系数提高了,劳动强度降低了。过去船体小,经不起大风浪,信息交流闭塞,生产盲目,安全隐患大,而且几乎全靠人工操作,“行船真艰苦,挂帆兼摇橹”。


现在渔船吨位高,抗风浪能力大,气象卫星通讯信息敏捷,生产安全有保障,而且现在全部实现机电动力化,大大地减轻了劳动负荷强度。二是船上生活环境得到改善,渔民生活得到保障。过去四五个人挤在小钓的低舱里,被人谑称为“贼吃、狗困、螃蟹爬”;现在船舱上每人都有一处平坦暖和的休憩铺位。过去由于生活所迫,渔民子女十一二岁下船当学徒做童工,到六七十岁还在“讨海”驶船;现在都是青壮年业航捕鱼,已没有渔童、渔翁上岗的情况,渔民队伍的文化素质劳作技能,比过去也有很大的提高。
渔区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巨大的飞跃。衣着由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,到如今讲究布料、款式,年青人还追求时尚、名牌。饮食由过去是麦糊配类似于小蛏的“公代”,甚至许多人经常缺米断粮揭不开锅;到现在基本上是一日加菜一顿,逢年过节鱼肉不离。居住环境由过去几代人、几户人家住在一座旧大厝里,到现在绝大多数渔户告别了古厝,迁入宽敞的新式楼房。


峰尾刘恢贤同志整理的《新航海谣》一文,表现了新时期泉港渔民欢快喜悦劳作生活的情景:“渔船过湄洲湾,行到平海波浪翻,再驶娘宫纳盐税,又出许屿门,风平浪静才放白大洋,叩拜妈祖圣母娘,庇佑顺风水航北上,无风摇橹要力量,船行到坎门,满天布黑云,渔船排成群,狂风要降临,不开就着停,夜里巡更查船肚,风静又开去石埔,石埔无停船,开入沈家门,籴米添水人成群,洗船烧服(金纸)忙纷纷,鱼肉祈神又改善,总部(炊事员)煮菜喷黑烟,择日驶去普陀山,渔民进香都上岸,佛寺念经做道场,拜完佛祖渡大洋,大洋渡过是舟山,渔澳选择在嵊山,渔行伙计来招商,捕捞丰收在别乡。渔工分红笑哈哈,汛期已经差不多,扬帆南下购年货,打算大年(春节)好好过,落头(返航)水路经祖庙,叩谢妈祖要丰厚,入澳下锭进家园,全家男女老少来团圆。”


每逢过年,渔船上都要张贴春联。春联的内容体现了渔民们盼望“顺风顺水顺人意,得财得利得天时”的美好意愿。通用横披(或正菱形“大春”)有:一帆风顺、满载而归、乘风破浪等,镜面板匾有“木龙光彩”等,船后匾有“海不扬波”等,舵杆匾有“万军主帅”等。通用对联有:履巨涛如平地,拥大海作良田;九曲三湾随舵转,五湖四海任君航;出湄洲一帆风顺,入本澳满载而归。等等。


泉港沿海渔民世代靠海生息,一扬帆出海就要“乘风破浪”,浪由风起,风因气生,气从天来;天气变化直接影响渔航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,所以渔民特别重视观察天气变化,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,总结出许多语言生动、简明扼要的渔谚。如:六月北风就是台(南风季出现北风是台风前兆);秋风台,无人知(北风季节很难辨别是大风还是台风,务必提防);十月防三五(指农历初五、十五、廿五日常出现强大风);早时东南黑,势必午前雨;有雨天顶亮,无雨四边光;久雨现星光,明朝雨更狂;久雨傍晚停,一定转天晴;久晴大雾雨,久雨大雾晴;春看山头晴,来日便分明;冬观海崖晴,无雨风平静;虹出东,水流入;西出虹,雨来停;春茫风,冬茫霜,夏茫日头公;早时西北仔,午后东南风,免得问天公(指正常天气);雷电起西方,定是雨和风;雨打小满头,鱼虾眼泪流(晴)。等等。
渔民因为他们常在海中作业,最担心的就是翻船,由此忌“翻”字,上船时禁忌说“翻”、“覆”之话;船上的鞋帽及缸、坛、碗、罐等器具,禁忌倒翻放置;盘里放鱼禁忌斜倒放置,吃盘中鱼也忌讳将鱼整条掀翻。渔人忌将碗筷丢下海中,因为随手将饭碗丢进海中,意味着看不起渔家及他们所从事的职业。渔人在海上行船或作业,遇到漂流的尸体,禁忌不予理睬,而要把尸体打捞上岸埋葬;如捕鱼时捞到人或动物骨头,禁忌丢回大海,也要拾上岸安葬。妇女不能乱上大渔船,若上船禁忌从船头坎走过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金马车文旅 (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-4 )

GMT+8, 2024-11-1 08:10 , Processed in 0.054217 second(s), 6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