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ee Talk | 行走乡间(一)---- 龙苍
原创 了了
(一) 龙 苍 偶然从微信的推文中, 看到《泉州台商区龙苍“乡愁记忆馆”创建之探索》一文, 便被文中所述龙苍村的侨情村史所吸引。
于是,又从微信中搜索了《十户八九侨----台商投资区龙苍村》一文,细细品读,对“番仔楼”的钟情、对新农村的好奇,再次触动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激情。虽然近日酷暑难当,却依然饶有兴趣地头顶烈日,来到位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东园镇下辖的龙苍村,以期亲身感受他人笔下“美丽乡村”的魅力所在。
1、建筑之美 番仔楼尽显侨风侨情 既然是“十户八九侨”,自然可以在村里找到凸现这一风情的标识。 ----“番仔楼”无疑是最直观、最显性的写照。
番仔楼 所谓“番仔楼”亦称“番客楼”,源自于闽南方言。“番”字指国外或外族,闽南语中称到国外谋生的国人为“番客”,官方谓之“华侨”(这个概念现在有严格的规范);口语中管外国人叫“番仔”。
早年,许许多多的福建人为谋生,纷纷下南洋,不少人挣得钱后,便在家乡建房,形成了独有的建筑景观。这些房屋与闽南传统建筑相映成趣,或为南洋风格,或是中外合璧。
龙苍村的“番仔楼”与我在晋江、石狮、南安等地农村所见过的同类建筑相比,在建筑体量、外观设计方面并不占优,但它数量多、相对集中,恰恰体现了“十户八九侨”的村情。
厅堂布局系闽南传统民居风格 室内天井有别于闽南传统民居 2、环境之美 新农村不失历史印迹
当我踏进龙苍村的时候,映入眼帘的既不是成排成行、亮丽多姿的村民住宅,也没有规整宽敞的村道,乍一看似乎与平时各种媒体上所呈现或描绘的新农村相去甚远。
沿着导航所指引的道路,我忐忑不安地驾车往村委会方向行进。或许是时值烈日当空,狭窄的村道上几乎没车没人,虽然道路蜿蜒曲折,但很顺利地抵达了村委会路口。经热心村民指点,仅步行几十米,就找到了第一个站点----乡愁记忆馆,由此开启了龙苍之行的实地体验。
乡愁记忆馆是旅菲华侨庄细铁所建的“番仔楼”。登上二楼举目环顾,便可见一座座“番仔楼”坐落于乡间,格外抢眼;亦可见一处处残垣断壁散落其间,偶尔从中传来鸡鸣羊叫。 乡间小径 顺着细铁楼庭院前边的小道往东一路前行,无论是已经无人居住的“番仔楼”,还是几十年前建设的石头屋,或是早已坍塌的木房土墙,大都经过保护性维护,修旧如旧,另外再增建一些小品装点,别有风味。
在我的记忆中,农村最让我不能习惯的就是道路没有硬化,废弃物随处可见。但这一路上不仅全部铺上了水泥或石板,而且两侧以花草美化,相隔一段距离,还开辟出若干个或大或小的空旷地,可供行人停歇,也是建筑空间的“呼吸之地”。 我之所以认为其环境美 主要是欣赏它保存了原有的农村风貌,又在环境设计、公共卫生、氛围营造等方面,提升了档次。 3、文化之美 忆往昔不忘塑造新风 3.1 保存历史符号 在旧楼内和乡间小道见到许多烙印了以往时代特点的标语和对联,认真品读,儿时的记忆犹如电影再现,画面翻滚,久久不能平静。 卧室门对联
眼望北京心向党、胸怀世界为人民,横批:永远革命
大立毛泽东思想、大读毛主席著作,横批:东方红
立无产阶级意志、做共产主义新人,横批:破旧立新 树雄心改造世界、立大志征服自然,横批:信心百倍
总路线光照日月、大跟进气壮山河,横批:高歌猛进
奋发图强树雄心、自力更生成伟业,横批:自力更生 (注:貌似横批不能这样写哦,与下联重复了) 入户门对联: 专门利人风格高 一心向党两袖清 (后三字无法辨认) 横批:永远革命
永远忠于毛主席
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的话
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,要看到成绩,要看到光明,要提高我们的勇气!
我们一切工作干部,不论职位高低,都是人民的勤务员,我们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人民服务的。
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,便没有人民的一切。
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。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
学习学习再学习 团结团结更团结 街巷标语 毛泽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最高指示 村 史 展 图 3.2 塑造当代精神 在村内的公共建筑和各小道上,随处可见各种宣传新时代精神的标语和公益广告。 当代标语
抵制封建迷信、破除陈规陋习、弘扬时代新风
管住脏、乱、差,留住真、善、美!
街巷长议事厅门口标语:一只蜂酿不成蜜,一颗米熬不成粥 3.3 重拾文化传统
乡愁记忆馆 内设村史馆、风俗馆、农博馆等 家 风 家 训 馆
乡音乡愁
无啥代志大胆创、起厝才会也大栋(闽南语标语,“代志”意为“事情”“问题”,“创”即“做”“干”,“起厝”即“盖房子”,“也”是“非常”的意思)
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,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,多少人就这样......一直在路上
回家就说闽南话 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,我却依然沉醉于其中,流连忘返,由西到东,由东往南,再由南往北,在密集的农舍间穿梭,在狭长的小径里穿越。眼前的残墙、近处的旧屋、远处的高楼,就是一幅壮丽的画卷,栩栩如生地把历史呈现了出来。
|